1. 作息管理:对“坏习惯”说“不”,保持好状态
(1)用“双闹钟+睡前准备”保证起床:设置两个闹钟(一个放在床头,一个放在需要起身才能拿到的地方),睡前一晚整理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、要带的学习用品,避免早上匆忙;早上起床后,可通过喝一杯温水、做简单拉伸,快速让身体清醒。
(2)用“分段休息”避免上课犯困:中午利用午休时间休息30-40分钟,下午课间到教室外走动、远眺,缓解眼睛和大脑疲劳。
(3)用“替代活动”戒掉“睡前刷手机”:如果习惯睡前看手机,可把手机交给家长保管,改用“睡前背5个单词”“写3句当天的心情日记”,让大脑逐步从“娱乐模式”切换到“休息模式”。
2. 学习规划:从小目标入手,找回“学习感”
(1)制定“可落地的小目标”:不要定“新学期考全班第一”这样的大目标,而是拆分成具体的小任务,如“每天上课主动举手回答1次问题”“数学作业当天错题当天订正”“每周背1篇英语范文”,完成一个小目标后,给自己一个小奖励(如周末看一场电影、吃一次喜欢的零食),积累成就感。
(2)用“时间管理法”提高效率:写作业时要专注,避免边写边玩;每天花30分钟“复盘”当天学习内容,在笔记本上标注“听懂的知识点”“没懂的疑问”,第二天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,不留知识漏洞。
(3)用“提前预习”降低课堂难度:每天预习第二天的课程,重点看课本中的例题、概念、公式,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“看不懂的地方”,带着问题上课,更容易跟上老师的节奏,也能增强课堂互动的自信心。
3. 人际交往:主动融入集体,让校园更有趣
(1)用“主动问候”拉近距离:见到同学主动说“好久不见,假期过得怎么样”,见到老师主动问好;新班级的同学可通过“借文具”“问题目”“一起排队打饭”开启交流,慢慢熟悉彼此。
(2)用“参与活动”拓展朋友圈:积极参加班级活动,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(如喜欢画画就参加黑板报制作,喜欢运动就参加篮球队),在活动中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。
(3)用“真诚沟通”化解矛盾:如果和同学、老师产生小误会,不要冷战或逃避,可主动说“之前那件事,可能我有点误会,我们可以聊一聊吗”,真诚的沟通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,也能让校园生活更开心。
4. 心态调整:接纳“不完美”,给自己“耐心”
(1)接受“刚开学跟不上是正常的”:不要因为一次作业写错、一次小测成绩不好就焦虑,告诉自己“刚从假期回来,需要一点时间适应,慢慢调整就会好”,可以把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,每天看1-2道,逐步改进。
(2)用“积极暗示”鼓励自己:每天早上出门前,对着镜子说“今天我会认真听课,积极发言,一定会有进步”;遇到困难时,想想自己假期的成长(如“我假期能坚持每天跑步,现在也能坚持认真学习”),增强自信心。
(3)及时“寻求帮助”不硬扛:如果觉得学习压力大、情绪不好,或者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,及时向老师、家长或好朋友倾诉,他们会给你建议和支持,不要一个人憋在心里,学会求助也是一种成长。